曾堯民助理教授(Yaomin Zeng)

曾堯民老師照片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職  稱:專案助理教授  教研處教務組組長
專  長:中國佛教史、淨土信仰、天台宗、僧官制度
擬開課程:天台與華嚴思想、漢傳佛教史專題、日文佛學資料選讀
Email: ymzeng@dila.edu.tw

學術著作

一、期刊論文

  • 〈《續高僧傳》〈感通篇〉譯注(二)〈釋法力傳〉、〈釋植相傳〉〉,《古今論衡》32(2019.6),頁 148-166。
  • 〈北朝僧官制度的遞嬗─以沙門大統為中心〉,《早期中國史研究》10.1(2018.6),頁 199-231。
  •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以小南海石窟與淨影慧遠《觀無量壽經義疏》為中心〉,《中華佛學研究》18(2017.12),頁 41-81。
  • 〈乾隆時期的北京官修、官管漢傳寺廟及其意義─以西城北路、西北城為主〉,《故宮學術季刊》33.4(2016 年夏季號),頁 71-94。

二、論文集論文

  • 〈皇太后萬壽聖節與乾隆時期修繕的北京寺廟〉,與賴惠敏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合著,收於呂敏(Marianne Bujard)、陸康(Luca Gabbiani)主編,《香火新緣:明清至民國時期中國城市的寺廟與市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頁 150-183。
  • 〈北齊昭玄大統試探─以法上傳、僧賢碑、水浴寺石窟為中心〉,釋永信主編,《少林寺與北朝佛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7),頁 380-390。

三、會議論文

  • 〈晚明天台宗幽溪傳燈在日本〉,「江戶佛教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2019.09.26-09.27。
  • 〈明末天台僧的傳承認同與自我定位:以幽溪傳燈為中心〉,「2019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2019.08.27-30。
  • 〈熱河文廟的設置及其意義─以祭器為中心〉,「《皇朝禮器圖式》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9.08.22-08.23。
  • 〈幽溪傳燈《幽溪文集》初探〉,第二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宜蘭:佛光大學佛教學院,2018.06.02-06.03。
  • 〈日本、中國的越南佛教研究:以《新アジア仏教史》、《世界佛教通史》為中心〉,近世越南佛教文化研究」工作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宜蘭:佛光大學,2018.03.20-03.21。
  • 〈清代僧錄司與北方佛教的關係〉,「明清時期東亞宗教文化研究」工作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7.11.24。
  • 〈北齊昭玄大統試探─以〈法上傳〉、〈僧賢碑〉、水浴寺石窟為中心〉,「少林寺與北朝佛教學術研討會」,河南:嵩山,2017.07.31─08.02。
  • 〈北齊的禪觀與義理─從僧稠與小南海石窟談起〉,2016 年「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台北:法鼓山,2016.09.10─09.10。
  • 〈北朝的禪觀與義理:以《觀無量壽經》為中心〉,「戒律、經典著述.佛教青年學者圓桌會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6.08.22。
  • 〈唐代的法華修行與念佛之會通─以千福寺飛錫的法華三昧與念佛三昧為中心〉,2016 年「博士論文改寫為學術專書成果發表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04.29。
  • 〈六世紀中國北方《觀無量壽經》流行之原因試探〉,2015 年「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台北:法鼓山,2015.06.26─06.27。
  • 〈在宗派的系譜之外─唐長安千福寺的法華傳承〉,「諦閑大師與民國佛教學術研討會」,浙江慈溪:五磊講寺,2015.05.28─05.29。
  • 〈在宗派的系譜之外─唐長安千福寺的天台傳承〉,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2014年「新力初聲」工作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4.12.11。

四、翻譯

  • 肥田路美著,顏娟英、張名揚、郭珮君、曹德啟、曾堯民譯,《雲翔瑞像:初唐佛教美術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