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班

一、系所教育目標

1.培育具備國際視野之佛教學術研究與佛法修行之專業能力

2.培育具備實踐生命關懷與照顧之能力

3.培育具備提昇社會幸福能力與奉獻社會精神

二、核心能力

  1. 宗教學研究方法與理論之認識與評析能力。
  2. 佛教原典文獻解讀、詮釋與研究能力
  3. 佛教教義之哲學思辨能力。
  4. 佛教歷史研究之能力。
  5. 國內外佛教學研究之重要研究成果之評析能力。
  6. 當代社會之佛教實務與佛法應用之能力。
  7. 應用資訊技術與數位工具之能力。
  8. 佛法修持之教學與研究能力。

三、教學特色

本所學生原則上在一年級下學期後分「印度佛教組」、「漢傳佛教組」、「藏傳佛教組」、「佛學資訊組」四個組別。除 「佛學資訊組」將於後另述外,這是因為佛教在歷史上的傳播主要分為印度、漢傳及藏傳佛教三大傳統,為能深入研究各大傳統的精華,培養專業的研究人才,參考國際學術訓練方式,本所在佛教研究的 課程,主要分為「印度佛教」、「漢傳 佛教」、「藏傳佛教」三大類。又為了落實及發揚佛教長期以來「解(學問)行(修行)並重」之傳統優良精神,每組課 程皆 有學術類和行門(即佛教修行)類兩大類,每類中再細分為必修和選修。

(一)課程設計原則與特色

「印度佛教組」、「漢傳佛教組」、「藏傳佛教組」、「佛學資訊組」的課程設計原則與特色如下:

(1) 學術課程:

  • 為培養學生寬廣的視野與人文關懷的胸襟,且實際上兼具與國際學術研究接軌的治學能力,課程設計以目前國際間主流的 佛教文獻學之訓練為主,輔以其他相關連的社會人文科學課程。其中必修課程為佛學研究中基本且共通的課程,包含有佛教史專題、梵巴藏漢等佛教原典語文和英日文等研究語文之課程。選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專門的研究能力與寬闊的人文視 野,故就內容而言包括:佛教寫本研究、佛教典籍研究、佛教各學(宗)派思想研究、佛教各學(宗)派人物史傳研究、 佛教認識論、佛教論理學、佛教倫理學、佛教修道論等專題研討,以及計劃將來加入佛教心理學、佛教醫學、佛教音樂、佛教美術、佛教建築、比較宗教學、社會學方法論等課程。

(2) 行門課程:

  • 為培養學生具有宗教家的情懷和服務社會的熱忱,本所另設有宗教實修即行門方面的課程,例如朝暮定課、禮懺法門、念佛法門、禪修法門、或禪庭設計 等課程,藉由宗教實修的體驗,令學生體驗「佛法」對於淨化個人身心乃至轉移社會風氣、建設人間淨土的積極功能。俾使佛教於契合和引導現代人之生活與心靈層面上,能發揮其助益社會、服務人群之功用。

(3)佛學資訊組

  • 此外,邁入數位新時代,人文學科必須結合科技新知的研究方式,已是現代學術發展的重要一環,為了因應資訊時代潮流,培養兼具佛學與資訊知能的宗教師,本所另設有「佛學資訊組」。其專業課程分為核心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及專案研究。並配合學生的性向,朝「佛學資訊研究」、「佛學知識工程」及「佛學科技應用」等 方向發展。至於行門課程與上面三組相同。
  • 佛學資訊組課程說明

四、碩士班發展方向與重點

(一)課程發展

  • 經由實際教學,確立佛教研究的發展規模。
  • 組織佛教研究討論小組,進行課程的規劃與開發。
  • 與海內外佛教研究相關院、校交流,配合時代,進行課程的調整。
  • 增聘師資,擴充新課程。

(二)教學與學術研究

  • 配合台灣及其他國家之佛教研究機構進行交流,使本校成為亞洲最重要的佛教研修機構。
  • 舉行國際佛教之學術研討會,帶動學術研究風氣。

(三)佛學與數位資訊整合

  • 整合過去佛典電子化的經驗以及電子佛典資源,除本所既有師資之外,再加入外來資訊方面的師資,以期能培養佛教資訊人才。
  • 為提供選修「佛學資訊組」的研究生好的學習環境作佛學研究的發展,將規劃佛典數位文獻研究環境,以研究如何將佛典以電子數位方式儲存、呈現,進而進行典藏(archive)、分析(analyse)、發行(publish),並學習文書處理、學術論文、刊物及網路電子出版等。
  • 開發數位佛典閱讀環境的開源碼研究,建立跨作業系統、跨佛典語文、整合應用的軟體平台,作為普及性佛典閱讀、學術性佛學研究的共同環境,進行佛法推廣與教學科技研究。
  • 規畫不同於一般網路資料的高品質數位發行,以學術、標記、可靠性及可發行等性質的 現代數位文獻。
  • 立基於上述的基礎,透過佛學與資訊課程的規劃及設計,希望未來除了能夠培養兼具佛 學與資訊知能的人才之外,更能推動發展佛學數位學習,以建立資訊時代佛學終身學習環境。

(四)社會服務

  • 與出版社合作,出版各類佛教叢書。
  • 與各種宗教事業單位合作,成立宗教事業輔導中心。
  • 經常舉辦宗教交談活動,促進宗教交流。

五、106學年(含後)入學新生適用修業要求
(碩士班學位相關規章及各項表單)

為取得碩士學位,須完成以下之要求:

  1. 選擇碩士班分組。
  2. 最低畢業總學分數 32學分,及畢業論文 4 學分,共計36 學分。
  3. 完成語文課程選修要求。
  4. 通過碩士論文計畫審核。
  5. 通過碩士論文口試。

六、佛學資訊學分學程

對於學習「數位人文」或「結合數位技術與佛教知識」有興趣,但又不想放棄原來在佛學或人文社會科學的主修的同學,佛學資訊學分學程將會是最佳的選擇。

學程修課資格

  • 以本校學生為主,亦得開放與本校有學術合作學校之學生。
  • 申請加修學程:學士班2~4年級(不含延修生)、碩博士班不限年級,經學士班主任或系主任同意後,得於每年12月或5月底前向「佛學資訊學程委員會」提出申請,並加考「電腦概論」通過後,於次學期起開始修讀。並由委員會提報佛教學系核備,再由佛教學系行文各單位,說明該生住宿權益於有住宿空間情形下,可優先提出延長一年住宿之申請。
  • 本學程學生至少修畢16學分;內含核心必修科目4學分,選修12學分。

加修學程學生於規定期限內修畢學程所規定之科目、學分,且成績及格者,經審核無誤後,由教務組發給學程證明書。

佛學資訊學分學程相關表單

七、科目表

八、語言能力認定

碩士班修業要點:

(一) 本校佛教學系碩士班之學生,均應依各組規定修習佛典基礎語文(梵、巴、 藏文)及現代學
術研究語文(英、日語)課程,成績及格,始可畢業。但學生之語文能力達申請免修要點各
項標準之一者,可持相關證明至系承辦人申請免修。
(二) 印度、漢傳以及藏傳佛教組必修「日文文法」或「英文相關課程」兩學期,佛學資訊組必
修「英文相關課程」兩學期,此二門語言課程不計畢業學分。

  1. 印度佛教組:必修「梵文文法」一學期,且至少選修課程名稱具有「梵文原典研
    讀」或「巴利語佛典研讀」兩學期。
  2. 漢傳佛教組:必修「梵文文法」一學期。
  3. 藏傳佛教組:必修「藏文文法」一學期且至少選修「藏文佛典研讀」一學期。

九、碩士班學位相關流程及各項申請表單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