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與交流:佛教禪修研究工作坊】
主辦單位: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協辦:中華佛學研究所
聖基會聖嚴漢傳佛教研究中心
【主旨】
佛教禪修是傳統佛教的核心元素,在現代化的脈絡中,禪修更是受到哲學、心理學、社會科學、腦科學等的跨領域學科所重視。本著跨域與對話的精神,本工作坊規劃三個與佛教禪修研究相關的面向進行交流討論:1. 禪修文獻與佛教傳統;2. 禪修與現代社會;3. 禪修與宗教經驗。透過這三個領域,我們希望提供禪修研究者一個跨佛教傳統與跨領域之交流與對話平台。我們期待一方面提升佛教禪修研究的深廣度,另一方探索佛教禪修在現代社會推動中的多重意義、局限與挑戰。
【時間】
2021/10/16(週六)8:30 – 17:00 至 10/17 (週日)9:00 -12:30
【地點】
法鼓德貴學苑(可線上參與)
【發表】每位發表時間大約20分鐘。
【議題討論】工作坊的重點在討論以及探索對話的可能。除了請發表人共同參與討論之外,我們也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參與對話與討論。
【議程】
A場佛教禪修文獻
10月16日(週六) 8:50 – 14:40
8:50 – 9:00 | 工作坊介紹 | 鄧偉仁 |
A 佛教禪修文獻 | ||
9:00 – 9:20 | 主持人 | 廖肇亨 |
A1 印藏佛教禪修文獻 | ||
9:20 – 9:40 | 《瑜伽經》之禪修 | 莊國彬 |
9:40 – 10:00 | 《俱舍論》之禪修 | 廖本聖 |
10:00 – 10:20 | 中觀與《修習次第》之禪修 | 見弘法師 |
10:20 – 10:40 | 茶歇 | |
A2漢傳佛教禪修文獻 | ||
10:40 – 11:00 | 明清禪宗文獻 | 廖肇亨 |
11:10 – 11:20 | 《禪祕要法經》《治禪病祕要法 》之迷悟 | 林佩瑩 |
11:20 – 11:40 | 道教內丹文獻與佛教禪宗修習 | 謝世維 |
11:40 – 12:00 | 唐代禪修釋疑:《修禪要訣》 | 鄧偉仁 |
12:00 – 13:30 | 午餐 |
2021/10/16(週六)13:30 – 17:30 (週六)
13:30 – 14:40 | 議題討論 佛教禪修文獻中的禪法佛教禪修文獻之種類與性質比較不同佛教傳統之禪修文獻所呈現之禪修的異同 | 廖肇亨(主持人) 果幸法師、果鏡法師、梅靜軒、張雅雯、曾堯民 |
14:40 – 14:50 | 茶歇 | |
B 佛教禪與現代社會 | ||
14:50 – 15:00 | 主持人 | 林鎮國 |
15:00 – 15:20 | 寒山西行: 寒巌、觀寒禪師與當代美國黃蘗宗傳承 | 張嘉如 |
15:20 – 15:40 | 《修觀手冊》馬哈希之禪修與現代性 | 溫宗堃 |
15:40 – 16:00 | 禪修與心識研究:局限及貢獻 | 林建德 |
16:00 – 16:20 | 禪修現代化與世俗化:當代西方不二論與禪宗的禪修 | 謝世維 |
16:20 – 16:30 | 茶歇 | |
16:30 – 17:30 | 議題討論 東西之現代禪修修習與社會應用現代佛教禪修如何回應現代性、(後)世俗化、宗教重返、「佛教現代主義」等挑戰 | 林鎮國(主持人) 果光法師、越建東、辜琮瑜、馬浪吉拉雅山 |
2021/10/17(週日)09:00 – 12:30
C佛教禪修與宗教經驗 | ||||
9:00 – 9:10 | 主持人 | 郭朝順 | ||
9:10 – 9:30 | 宗教經驗之人文視角:台灣基督教與佛教之祈禱經驗 | 蔡怡佳 | ||
9:30 – 9:50 | 佛教禪修經驗之現象學研究 | 李維倫 | ||
9:50 – 10:10 | 自我轉化的修行技藝:從社會學視角探索全球佛教禪修現象 | 劉怡寧 | ||
10:10 – 10:30 | 茶歇 | |||
10:30 – 10:50 | 宗教經驗的敘述、修辭與方法論難題:Robert H. Sharf的觀點與批判 | 林悟石 | ||
10:50 – 11:10 | 禪修經驗與私人語言 | 釋智諦 | ||
11:10 – 12:30 | 議題討論 禪修經驗不同視角的呈現與對話佛教禪修經驗跨領域研究之挑戰與前瞻 | 郭朝順(主持人) 林鎮國、果光法師、蔡伯郎、越建東 | ||
與會學者
姓名 | 職稱 |
李維倫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
林佩瑩 |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輔仁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
林建德 | 慈濟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林悟石 | 法鼓文理學院博士生 |
林鎮國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名譽教授 |
張雅雯 | 中華佛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張嘉如 | 美國布魯克林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學系教授 |
梅靜軒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
莊國彬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
郭朝順 |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教授 |
曾堯民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
越建東 |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
辜琮瑜 |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助理教授 |
楊蓓 |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副教授 |
溫宗堃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
廖本聖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
廖肇亨 |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
劉怡寧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蔡伯郎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兼副校長 |
蔡怡佳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
鄧偉仁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
謝世維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
釋見弘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
釋果光 |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助理教授 |
釋果幸 | 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 |
釋果鏡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中華佛教研究所所長 |
釋智諦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博士生 |
馬浪吉拉雅山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生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