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迎接人工智慧的數位人文新時代

【本刊訊】應臺灣數位人文學會理事長項潔教授之邀,法鼓文理學院繼臺灣大學、政治大學之後,於二○一八年十二月十八至二十一日,舉辦第九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 DADH),以「迎向人工智慧數位人文的時代」(Facing the Era of AI+DH)為主題,廣邀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與會,透過對話與交流,探討人工智慧技術於數位人文的應用與突破等議題。

e296b2dadhe782bae887bae781a3e695b8e4bd8de4babae69687e5adb8e7958ce4b8adefbc8ce69c80e9878de8a681e79a84e5b9b4e5baa6e7a094e7a9b6e68890e69e9ce799bce8a1a8e79a84e59c8be99a9be69c83e8adb0e4b98be4
▲DADH為臺灣數位人文學界中,最重要的年度研究成果發表的國際會議之一,國際上許多資訊與人文領域研究者皆前來與會,熱烈交流。 (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十九日的開幕式中,校長惠敏法師代表致詞歡迎,並分享法鼓文理學院發展多年的佛典數位典藏經驗,期許與會大眾能有豐富多元的討論成果。本屆會議內容豐富,除有九十篇論文與海報發表外,並邀請中研院資訊所前所長許聞廉、前歐洲數位人文協會主席彥.克思多夫.麥思得(Jan Christoph Meister)教授,以及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展開三場精彩的主題演說。

會議主要籌辦人圖書資訊館館長洪振洲教授表示,本屆DADH首次安排會前工作坊,共有六個國內外知名數位人文工具開發團隊分別進行,包含法鼓文理學院近年來開發的CBETA數位研究平台功能介紹,以及佛典數位化專案:「中古佛教寫本資料庫數位編碼」、「漢籍語意鏈結的探討與應用研究──以佛典數位資源為例:CBETA數位研究平台」、「《新修華嚴經疏鈔》數位資料庫」、「《瑜伽師地論》資料庫」、「名山古剎──《中國佛寺志》數位典藏專案」等,也都進行階段性成果發表,讓與會者了解法鼓文理學院在佛典數位化方向上的努力與成果。

詳細請見~法鼓雜誌350期 https://www.ddm.org.tw/maze/350/pag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