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郎副教授(Polang Tsai )

IMG_6863sfsf

最高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博士
職  稱:副教授、副校長
專  長:唯識學、部派佛教
擬開課程:《瑜伽師地論》專題、《阿毗達磨俱舍論》專題
Email: bolang@dila.edu.tw

學術著作

一、 計畫專案

  • 2006-2008,「長尾雅人的《中觀與唯識》兩年期譯著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2009-2010,「唯識學的主體與認知結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2015-2016,「《成唯識論》及其注疏編撰」數位典藏計畫,中華佛學研究所。
  • 2017,「《唯識二十論》梵本、諸譯本及注疏編撰」數位典藏計畫,中華佛學研究所。

二、期刊與專書論文

  • 2018.6〈經典與注疏之數位化系統設計與建置–以「《成唯識論》及其注疏編撰」為例(洪振洲合著),台北:《圖資與檔案學刊》第 10 卷第 1 期。
  • 2017.12〈唯識無境在倫理學上的意涵〉,南投:《正觀雜誌》第八十二期,南投:正觀雜誌。
  • 2017.06〈真諦的阿摩羅識義與九識章的一些問題〉,南投:《正觀雜誌》第八十一期,南投:正觀雜誌。
  • 2014.04〈瑜伽行派的止觀〉,《佛教禪修傳統:起源與發展》,台北:新文豐。
  • 2012.01〈滅盡定與瑜伽行派之末那識〉,《佛教禪坐傳統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法鼓文化。
  • 2009.09〈《大般泥洹經》一闡提思想研究之評析〉,南投:《正觀雜誌》第五十期。
  • 2006.07〈佛教的心心所與現代心理學〉,《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九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 2001.01〈唯識諸論之三性說〉,《世界中國哲學學報》第二期,宜蘭:佛光大學。
  • 1997.03〈唯識之三性與真實—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南投:《正觀雜誌》第四期。

三、國外 Conference 研討會

  • 2017.12.2-3,〈瑜伽行派的無分別智與瑜伽現量〉,吳越佛教學術研討會,杭州:杭州佛學院·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辦。
  • 2016.11.17-19,〈真諦的阿摩羅識義與九識章的一些問題 〉,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中國佛教協會主辦。
  • 2010.05.27,〈心靈與世間台灣佛教淨土實踐的二種進路〉,東亞細亞佛教文化學會第九回國際學術會議:向足 21 世紀的佛敎方向與課題論文研討會,韓國釜山:東亞細亞佛教文化學會主辦。
  • 2003.09,〈《大般泥洹經》一闡堤思想研究之評析〉,青島:法顯與中國佛教文化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中華佛研所、青島社科院主辦。

四、國內 Conference 研討會

  • 2017.11.29〈經典與注疏之數位化系統設計與建置–以「《成唯識論》及其注疏編撰」為例〉,第八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DADH),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人文團隊主辦。
  • 2015.12.18~19,〈真諦阿摩羅識研究之回顧〉,第七屆印度學學術會議,主辦單位:政治大學、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 2012.10.26~27,〈瑜伽行派的止觀〉,2012 佛教禪修傳統:「起源與發展」國際研討會,主辦單位:法鼓佛教學院。
  • 2012.03.16~17,〈唯識無境在倫理學上的意涵〉,「2012 年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台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國圖漢學中心、武漢大學國學院。
  • 2011.10.22~23,〈唯識學的主體與認知結構〉,2011 台灣哲學學會「真理、善與生活:哲學之饗宴」哲學研討會,主辦單位:台灣哲學學會。
  • 2010.06.19,〈從八識與三性談主體與認知世界〉,「社會變遷與文化經驗:跨文化的人文省思」工作坊,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
  • 2009.12.19,〈無分別智與瑜伽現量〉,佛教知識論工作坊論文發表會,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 2009.10〈滅盡定與瑜伽行派之末那識〉,「佛教之禪坐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法鼓佛教學院。
  • 2005.11.18,〈佛教心心所與現代心理學〉,第十屆專任研究人員論文發表會,主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
  • 2002.01,〈陳那之因明及其認識論〉,中華佛研所專任研究員九十一年度論文發表會,主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
  • 2000.05.27-28,〈瑜伽行派之二諦說〉,第四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華梵大學哲學系。
  • 1999.09,〈《成唯識論》之三性說〉,佛教論文發表會,主辦單位:現代佛教學會。
  • 1997.10.5,〈熊十力之初期唯識觀〉,第二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華梵大學哲學系。